近年来,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凸显,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因素,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、推动乡村振兴,离不开绿色农资的普及和应用。青州市供销社积极地推进全省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工作,广泛开展“绿色农资”下乡行动,为当地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庙会大集搭建宣传主阵地。青州市供销社以庙会、大集为载体,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现场农技咨询与产品展销活动。在活动现场,设置了互动式科普区域,工作人员通过实物展示、现场讲解等方式,向农民深入浅出地讲解绿色农资的特点和使用方法,对比传统农资与绿色农资在使用成本、肥力效果、植物抗性等方面区别,针对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化建议。活动吸引了周边众多农民参与,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,为农户解答各类问题2000余个。
志愿服务延伸技术触角。青州市供销社整合机关工作人员和社有企业农技专家资源,组建了“志愿服务惠民行”流动服务队。服务队采用“一对一”的指导模式,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服务,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,制定专属的施肥方案。
数字化平台赋能精准配送。依托“青供有品”数字供销平台,青州市供销社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绿色农资服务体系。该平台具备农资直供、应急配送等智慧服务功能。农民只需在平台上下单,绿色农资就能直接配送到家。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,这样的形式大幅度的提升了配送效率,减少了中间环节,降低了农民的采购成本。在农忙时节,平台还能根据农民的紧急需求,提供应急配送服务,确保农资及时供应。
新型肥料应用规模突破。自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青州市供销社绿色农资应用规模取得显著突破。全市施用绿色农资肥料的地块已达6万余亩,生物肥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销售量同比增长19%,市场需求呈现出迅速增加的态势。有机肥、菌肥等新型肥料相较于传统化学肥料,具有诸多技术优势。它们能够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土壤肥力,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。以高柳镇东朱良村农户军的大棚为例,在使用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后,土壤板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,土壤透气性增强,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多,农作物的根系更加发达,抗病虫害能力也明显提高。这种生态效益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,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
科学施肥体系全面升级。青州市供销社积极推广精准配方施肥、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。通过对土壤进行仔细的检测分析,结合不同作物为不同地块制定精准的施肥方案,实现了肥料的精准投放,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,化肥使用量减少30%,肥料利用率则从原来的较低水平提升至60%,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还减少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。从农户投入成本来看,虽然前期在设备和技术上有一定的投入,但从长久来看,由于产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,农户的收益得到了显著增加。传统耕作模式往往存在肥料浪费、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,而科学施肥体系的升级则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去年年底,青州市供销社指导社有企业山东青供有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设100亩口感小番茄绿色高产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,全程采用供销社的绿色施肥方案,从种植初期就严格按照科学配方施用生物肥和有机肥。在整个种植过程中,大棚的病虫害明显减少。
随着病虫害的减少,小番茄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,色泽鲜、香味浓、口感甜,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今年第一季度供应约15万斤,销售额超100万元,通过对接上海、杭州、北京、河北等地的批发商业市场,为当地超市、高端水果店等供应产品。
在经济效益方面,与以往使用传统肥料相比,小番茄产量提高了20%,销售价格也因品质提升而上涨了15%。扣除绿色农资的成本后,每亩地的纯收入增加了近2000元。示范基地为周边其他农户树立了榜样,激发了更多人采用绿色种植技术的积极性。
下一步,青州市供销社在推动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工作方面将会持续发力,通过改造提升三级农资流通网络,深化“县-镇-村”服务体系,增加县级配送中心的仓储能力、优化镇级中转站点的物流调配、拓展村级服务网点的覆盖范围,确保绿色农资能够更高效、更便捷地送达农户手中,提升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度。通过加强品牌建设,打造“青供有品”区域公用品牌,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,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让“青供有品”成为绿色、高效、可靠、安全、放心的代名词,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潮流。
...